6月14日上午,湖北大学在逸夫楼C2012举办琴园学术沙龙,探讨“新质生产力的湖北实践”。沙龙由湖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主办,伟德体育承办。来自校内外的专家学者围绕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湖北的具体做法深入阐述了各自的观点。
湖北省科技厅战略规划处张智处长以《以科技创新引领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题,剖析了新质生产力“新”的表现和湖北在高素质人才资源、战略科技力量、高端产业和新型要素等方面具有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优势,从而提出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这个湖北最大优势,聚焦打造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全力争创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先导区。
湖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曾诚教授以《人工智能如何促进湖北新质生产力》为主题,阐述了人工智能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他指出人工智能在提升生产效率、优化产业结构和创新产品与服务等方面对发展新质生产力起到了关键作用。他还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能医疗、智能教育、智慧城市交通等领域的应用。
《经济评论》编审彭爽博士在《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测度与培育》中的发言中,介绍了地区和企业层面新质生产力的测度方法,针对地区和企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她提出应通过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快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等措施实现地区和企业高质量发展。
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昊博士在《以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言中,针对中国式现代化所面临的现实挑战,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跳出“修斯底德陷阱”,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途径,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发展新质生产力应因地制宜,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应进一步深化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伟德体育院长程时雄教授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焦点、难点和方法论》为主题,强调应处理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新质生产力诸要素以及新质生产力和传统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发展新质生产力应立足实际,杜绝“简单退出”;因地制宜,学会扬长避短;先立后破,避免结构断层;分类指导,做好统筹兼顾。
此次琴园学术沙龙以“新质生产力”为切入点,探讨了湖北在新质生产力中的作为,是一次实现跨界、跨校、跨学科交流的尝试,,是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交流的延续,拓宽了学术视野,为进一步推进学科交叉与融合提供了参考。
(撰稿:鲁钰悦审稿:程时雄)